獵頭在篩選候選人時,需要通過電話甚至面談的方式來進一步了解人選,盡可能全面地掌握人選信息以判斷是否需要繼續(xù)跟進并推薦。在形式上類似一種非正式的面試,其目的與面試一樣要審核人選的資質條件是否符合企業(yè)要求,但溝通方式要輕松得多。在這個溝通過程中,獵頭要掌握幾個溝通方式,在面對不同人選、不同問題時進行適當?shù)恼{整和應用,已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。
第一種——詢問式
這是面試最常用的方式,相對來說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式。獵頭需要把想知道的問題拋給候選人去回答即可。這種溝通方式需要獵頭對候選人的情況已經(jīng)有一定的了解,提問的目的是了解候選人的意愿,想跳槽什么樣的工作,朝哪個方向發(fā)展,有怎樣的需求。主要是了解候選人“想要什么”。
這樣的溝通方式還要求獵頭要“會聽”。很多獵頭在得到候選人的回答時容易加上主觀意愿,臆斷候選人是愿意考慮機會的。比如,候選人在了解了職位信息時回復:先發(fā)給我詳細的資料我看看吧。這樣的語氣表現(xiàn)出來的候選人態(tài)度即是并不積極。候選人或許感興趣,但意愿并不強。遇到此類回復獵頭要明確候選人的意向,千萬不能覺得候選人愿意看就是想考慮跳槽過來,從而抱過大的希望。
第二種——建議式
作為獵頭,作為專業(yè)的獵頭一定要有能夠提出建議的能力。目前獵頭行業(yè)水平參差不齊,很多低水平的獵頭只知道怎么在招聘網(wǎng)站上下簡歷,卻沒有能專業(yè)為候選人提出建議的能力,導致獵頭被外界誤認為就是人才中介。
能夠提出建議是獵頭專業(yè)性的最好表現(xiàn),面對專業(yè)的中高端獵頭,我們需要這種敢于建議,幫助候選人找到最適合他的工作的能力。我們接觸的很多人才都是擁有多年專業(yè)經(jīng)驗的精英,甚至高管。他們對轉職跳槽十分謹慎,一個跳槽的決定可能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所以,他們需要獵頭專業(yè)的建議幫助他們堅定轉職的信心,并且確信轉職后可以獲得更多,也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。
第三種——糾正式
最后的一種溝通方式是對獵頭專業(yè)度和行業(yè)積累最大的考驗,如果你可以對候選人錯誤的想法提出糾正意見,并且說服對方,你才是真正成功的獵頭。筆者曾經(jīng)為一名海外華人專家找國內的工作,這位專家自視有多年的海外工作經(jīng)驗,同時在全球領先企業(yè)的工作經(jīng)歷,要的年薪比目前收入高出70%。這對于國內的企業(yè)是完全無法負擔的高額薪資。起初我非常委婉地告知對方對薪資的要求過高,可以適當調整下,同樣的專家的薪資水平是多少等等,但這位專家并不理會。最后我只能跟他攤牌:在國內,同等水平以及最高等級的專家是什么收入,以及該企業(yè)的薪資體系是怎樣的,在合理范圍內大家還可以商量,如果還想要這樣的巨額薪資,回國工作就甭想了,可以放棄這個念頭了。
最后專家聽了我的說法,當然也可能他自己也親自打聽了下,接受了我給出的薪資范圍,并順利歸國工作。有時候,我們需要可以跟候選人“唱反調”,他們不見得都是對的,在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時我們要有理有據(jù)地指出。
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,完成候選人的轉職,那么過程一定要充分溝通,盡可能地獲得候選人的信息,這樣才更有把握地完成推薦。